天绿元素导读:立冬,一年中第一个带“冬”的节气。在这个节气里,一切耗伤阳气的行为,都会对身体不好。“冬季进补,来年打虎”,敛藏阳气最佳时节,立冬作为冬季的开端,食补讲究一个字藏
“立,建始也,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。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,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冬天的来临。立冬在养生方面大家应该注意什么呢?一起来看看。
“立冬”节气过后,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。从养生的角度,起居调养应以“养藏”为主,建议早睡晚起,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,可以开始适当进补。
1、起居
早睡晚起 晨练推迟。在生活起居方面,专家建议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,有利于阳气潜藏、阴精蓄积。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…
2、饮食
以滋阴润燥为主。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,食材以滋阴为主。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,顺应这个趋势养阴…
3、运动
适量运动 避免过汗。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。但是,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过度运动,并非明智选择。冬季运动要注意“冬藏”,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。
4、情绪
冬季宜使情绪内藏,安静自若,如有开心的事情也最好窃喜,即偷着乐吧,不要使情绪大起大落,别太苛求,也就可以少受外界干扰,以达到精神内敛。
年底工作多,压力大,稍有不顺心,很多人就会情绪激动,出现争吵,这种情况最要不得,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,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,这种影响甚至比吸烟、超重以及高胆固醇对心脏产生的损伤更可怕。
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,冬季的确是进补的好时节。因为进入冬季后,人体新陈代谢减慢,消耗相对减少。冬季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,从而扶正固本,增强抵抗力。尤其是女性,在这个时候增强身体免疫力是很重要的。
1、党参黄芪炖鸡汤
【食材】
母鸡1只,党参50克,黄芪50克,红枣10克,姜片,料酒,精盐,味精。
【做法】
① 将母鸡下沸水锅中焯去血水、洗净;将红枣洗净、去核;将党参、黄芪用清水洗净、切段。
② 将鸡放入炖盅内,加适量水,放入党参,黄芪、红枣、料酒、精盐、味精、姜片,放入笼内蒸至鸡肉熟烂入味,取出即成。
2、红烧羊肉
羊肉,是冬季食补最佳食材,能御风寒,又可补身体,对一般风寒咳嗽、慢性气管炎、腹部冷痛、体虚怕冷、腰膝酸软、气血两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,被称为冬令补品,深受人们欢迎!
【食材】
羊排500克,胡萝卜块适量,葱适量,姜适量,八角适量,盐适量,老抽适量,冰糖适量,桂皮适量,山楂片适量,党参适量。
【做法】
① 羊排剁块。锅子烧热水,将羊排放入。② 煮5分钟左右,捞出,控干水分。
③ 砂锅放水,将羊排放入砂锅内。④ 放入葱姜八角,倒入花雕酒,放入盐。
⑤ 放入老抽、冰糖、桂皮,放入党参和山楂片。⑥ 烧半小时以后,将胡萝卜块放入。
⑦ 炖至羊排酥烂,加入鸡精调味,出锅即可。
3、古朴红薯粥
冬季最适合吃的食物是根茎类食物,如:山药、红薯、马铃薯、萝卜等,这些食物都是长在陆地里的食物,属于收藏、收敛的食物,所以适合冬季养阴。此外,发散阳气的食物也要少吃,比如韭菜就不宜多吃。
【食材】
大米适量,红薯(黄壤的香甜)适量,白砂糖或冰糖适量,牛奶适量。
【做法】
① 把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中,放水浸泡几分钟待用;
② 把红薯去皮切成小薄片(这样容易煮软);
③ 把米和红薯放入电饭煲中,加入适量水,使水没过大米,慢慢煮粥,开锅后可慢慢搅拌,粥越柔软粘稠越可口;
④ 把红薯粥乘到容器中,可添加白砂糖和牛奶,搅拌均匀,有淡淡奶香~
热爱生活,享受健康!赶快动手做起来,迎接冬天的到来吧~
端午马上来临,也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假日,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端午节也有它的专属节日食物——粽子。 粽子口感软糯,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道食物,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粽子的种类和食用禁忌。 粽子的分类有哪些 粽子的分类有很多,按照口味可以
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,一群小孩,手里拿着五彩绳,分别向对方炫耀着,然后家长在家中忙绿着,煮鸭蛋、熬艾水、包粽子......虽然很简单,充斥的却是欢声笑语。 现在长大了,也许你已经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家庭,那么就趁这次节假日闲暇,在家包一回粽子,体验一回儿时的快乐。 粽子应该怎么包
夏季的天气炎热,大家还是应该要多喝点汤的,一些养生汤对于人体的调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,其中有一些汤品特别适合在夏天饮用,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的作用。 夏季养生汤有哪些? 第一,三花清暑汤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的夏日养生汤,特别适合一些女性服用,解暑效果显著。
提起端午,小编就会想到很多习俗,有编五彩绳、包粽子、射五毒、沐兰汤、佩香囊等...... 今天主要跟大家谈的是端午中的一个习俗,就是佩戴香囊,其实小编一直都很好奇,为什么会有佩戴香囊的习俗,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。 端午为什么要挂香囊 端午时节,蛇虫鼠蚁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