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绿元素导读:每到冬季,很多人都会出现感冒、手脚冰凉、皮肤干这些小麻烦。中医讲究“未病先防”,重在养生。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,如何增强人体正气,防止4大常见“冬病”侵害。1、精神不振
每到冬季,很多人都会出现感冒、手脚冰凉、皮肤干这些小麻烦。
中医讲究“未病先防”,重在养生。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,如何增强人体正气,防止4大常见“冬病”侵害。
进入冬天后,有些人总感觉身体懒懒的,精神不振、特乏力,还常冒汗,头晕健忘。冷空气一来,还总是第一个感冒的,而且感冒一般要拖上两周才能完全好。
专家建议:扶助正气
此类人群免疫力低下,可以多吃补益类的食物,如小米、山药、红枣、蜂蜜、猴头菇、香菇、莲子、鸡肉等。尽量少吃寒凉或有耗气作用的食品,如白萝卜、槟榔、空心菜等。
此外,可用灵芝、黄芪、人参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红枣等煲汤或泡水喝,有助于扶助正气。
推荐膳食:山药粥
煮粥时放入山药块,再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,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。因为这两类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,而且消化系统比较弱,而山药粥十分易于消化,便于吸收。此外,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适合喝山药粥。
入冬后,你有过这些不适症状吗?
1. 体质弱、畏寒怕冷、手脚发凉;
2. 不敢吃生冷食物,衣服总比别人穿得多;
3 脸色苍白、舌淡苔白;
4. 腰膝酸软、夜尿频繁……
专家建议:温补肾阳
专家认为,这些不适症状主要是由阳气不足、虚寒引起。在饮食上,应多吃有温补作用的食物,如胡椒、羊肉、生姜、韭菜、桂圆等,少喝绿茶和冷饮。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、补阳的效果。
此外,可用巴戟天、枸杞子、肉苁蓉、杜仲、菟丝子、山萸肉等煲汤或泡水喝,有助于温补肾阳。
推荐膳食:巴戟天羊肉汤
巴戟天可温补肾阳、益精血,与性温热的羊肉搭配,对手脚冰凉的人而言,能起到活血温热的作用。
一到冬天,原本干燥的皮肤就更干了,还经常口干、咽干、鼻干、容易便秘,怎一个“干”字了得。
专家建议:滋阴补虚
这种症状应属阴虚,以女性居多,因体弱或久病引起的体内津液精血亏少,身体失去濡润滋养物质所致。可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鸭肉、百合、蜂蜜、豆腐、梨等,少吃燥热、辛辣的食物如羊肉、花椒、辣椒、韭菜等。
除此,还可多吃黑木耳、茯苓、枸杞子、桑椹子、桂圆肉、薏苡仁、莲子及红枣等益气补虚类食物,可以起到滋阴补虚、调节内分泌、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推荐膳食:黑木耳白菜汤
白菜具有除烦解渴、养胃生津、利尿通便等功效,与黑木耳“双剑合璧”后,不仅黑白相应激人食欲,口感上亦互相补充,是清理肠胃、缓解便秘的良方。
入冬后火锅局就开始了,大酒大肉吃喝不止。有的人开始长肚腩,感觉胸口闷、痰多,大冬天也特容易出汗。这是由于过食肥甘,体内痰湿凝聚造成的。
专家建议:利湿健脾
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,肥甘厚腻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身体痰湿过重,从而发胖。此外,湿气过重还会造成体内气机凝滞、运转不畅,身体的废物、水湿更加难以排出体外,人就越来越胖,而且气色也不好。
健脾养胃、培补元气,脾胃好了,湿气就会被排出去。大家平时煲汤时可以放一些健脾养胃的中药材,如山药、党参、茯苓、白扁豆、陈皮、砂仁、白术、猴头菇等。
推荐膳食:茯苓粥
茯苓被誉为中药“八珍”之一,味甘淡,性平,具有健脾和胃、利窍去湿、宁心安神等功效。
端午马上来临,也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假日,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端午节也有它的专属节日食物——粽子。 粽子口感软糯,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道食物,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粽子的种类和食用禁忌。 粽子的分类有哪些 粽子的分类有很多,按照口味可以
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,一群小孩,手里拿着五彩绳,分别向对方炫耀着,然后家长在家中忙绿着,煮鸭蛋、熬艾水、包粽子......虽然很简单,充斥的却是欢声笑语。 现在长大了,也许你已经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家庭,那么就趁这次节假日闲暇,在家包一回粽子,体验一回儿时的快乐。 粽子应该怎么包
夏季的天气炎热,大家还是应该要多喝点汤的,一些养生汤对于人体的调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,其中有一些汤品特别适合在夏天饮用,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的作用。 夏季养生汤有哪些? 第一,三花清暑汤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的夏日养生汤,特别适合一些女性服用,解暑效果显著。
提起端午,小编就会想到很多习俗,有编五彩绳、包粽子、射五毒、沐兰汤、佩香囊等...... 今天主要跟大家谈的是端午中的一个习俗,就是佩戴香囊,其实小编一直都很好奇,为什么会有佩戴香囊的习俗,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。 端午为什么要挂香囊 端午时节,蛇虫鼠蚁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