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绿元素导读:经历了40天的漫长煎熬,我们终于告别了酷热的三伏天。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,“秋老虎”来势汹汹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是“3”字头。“早上凉飕飕,中午热死牛”,多变的天气让秋老
经历了40天的漫长煎熬,我们终于告别了酷热的三伏天。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,“秋老虎”来势汹汹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是“3”字头。
“早上凉飕飕,中午热死牛”,多变的天气让秋老虎“咬人”更凶。
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的高温天气,一般因地域差异持续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。2017年三伏在8月20日结束,从21日开始就该提防秋老虎。
此时虽然早晚较凉,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。再加上秋天的水汽含量小,相对湿度下降,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%以下时,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、鼻干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
一要当心外火
当气温达到30℃~34℃时,胃酸分泌会减少,胃肠蠕动减慢,食欲减退。
此时,应该避免长时间日晒。外出时,要戴好遮阳帽,涂抹防晒霜。同时,保持室内安静、卫生,注意通风降温。
二要当心内火
主要表现为:心悸、烦躁、失眠、反复口腔溃疡、口干等。可分别根据情况服用中成药治疗,多吃蔬菜水果,以泻热降火。
三要当心缺水
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。高温天出汗多,更易缺水,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。
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,水的摄入既要适量,还要适时。饮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宜,可少量多次饮水。
四要当心热伤风
高温天气,人体代谢旺盛,能量消耗较大,加之食欲不振,睡眠不足,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。
如果过于贪凉,细菌、病毒便可乘虚而入,导致感冒。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,大汗淋漓时,不要立即对着空调吹,同时注意劳逸结合。
1、润肺
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。”
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白萝卜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的食物,以益胃生津;也可熬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。
另外,吃百合、秋梨等也可润肺。
2、咽津
秋季多干燥,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,养阴可以尝试咽津。
具体方法为:舌头在嘴里搅动,以刺激唾液的产生,然后分成3次咽下,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。
3、食酸
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。”
酸味能收敛肺气,辛味则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辣食物,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。
4、秋冻
秋天刚至的时候,暑热未尽,早晚温差大,天气变化无常,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,这时不宜立刻增加衣物。
秋天微寒的刺激,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,使皮肤代谢加快,机体耐寒能力增强,更能适应冬季。
秋冻也要适度且因人而异,不能冻得打寒战,老人和孩子则要注意保暖。
5、贴膘
炎热的夏季,人们普遍胃口较差,立秋以后,天气虽热,但人们身上再无黏腻不适的感觉,于是想要吃点好的,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,因此民间有“贴秋膘”一说。
贴秋膘最常吃的是炖肉。不过,一来现代人普遍饮食热量偏高,二来很多人本身体重就超标,所以贴秋膘一定要适度,不宜大吃大喝,特别是少食肥甘厚味。
6、忌悲
中医理论认为,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,悲伤容易伤肺。反过来,肺气虚了,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,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。
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,切忌悲观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应主动予以排解。
同时,还应尽量收敛神气、平和心态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端午马上来临,也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假日,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端午节也有它的专属节日食物——粽子。 粽子口感软糯,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道食物,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粽子的种类和食用禁忌。 粽子的分类有哪些 粽子的分类有很多,按照口味可以
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,一群小孩,手里拿着五彩绳,分别向对方炫耀着,然后家长在家中忙绿着,煮鸭蛋、熬艾水、包粽子......虽然很简单,充斥的却是欢声笑语。 现在长大了,也许你已经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家庭,那么就趁这次节假日闲暇,在家包一回粽子,体验一回儿时的快乐。 粽子应该怎么包
夏季的天气炎热,大家还是应该要多喝点汤的,一些养生汤对于人体的调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,其中有一些汤品特别适合在夏天饮用,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的作用。 夏季养生汤有哪些? 第一,三花清暑汤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的夏日养生汤,特别适合一些女性服用,解暑效果显著。
提起端午,小编就会想到很多习俗,有编五彩绳、包粽子、射五毒、沐兰汤、佩香囊等...... 今天主要跟大家谈的是端午中的一个习俗,就是佩戴香囊,其实小编一直都很好奇,为什么会有佩戴香囊的习俗,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。 端午为什么要挂香囊 端午时节,蛇虫鼠蚁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