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绿元素导读:俗话说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正伏天”。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最为炎热的时候,时间点在每年公历的7月22日—24日之间。三伏天里,暑热逼人。进入了气温最高的一段时期,全国大部分地
俗话说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正伏天”。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最为炎热的时候,时间点在每年公历的7月22日—24日之间。
三伏天里,暑热逼人。进入了气温最高的一段时期,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。人们都处在大暑时节的高温酷热里,往往会引发湿热、中暑等不适症状,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和避免中暑呢?
1、静心养生
大暑时节人们经常会出现心烦意乱、易动肝火、食欲不振等,这被称之为“情绪中暑”。因而大暑时节,要静心养生,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。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一定要避免情绪激动、生气动怒,万一引发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岂不是得不偿失。
2、注意补水
天气炎热大量出汗,新陈代谢加快,体内丢失的水分多,所以要多喝水,但不要一次性喝的太多,少量多次为佳。出汗过多也容易缺失津液,多吃些酸味水果比如柠檬、杨梅、葡萄、山楂、猕猴桃等,能生津解渴、健胃消食增进食欲,还可以止泻祛湿等等。
3、多吃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的食物
绿豆和冬瓜是夏天人们最常用来解暑的食材了,这两种食材均味甘,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消暑、利尿、健脾利湿的作用。夏季家中可以将绿豆汤作为常备的清凉消暑饮品,冬瓜汤可以作为日常三餐的汤类,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好。此外,像荷叶、西瓜、莲子、薏仁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。
4.多吃苦味食物
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氨基酸具有消暑清热、提神、健胃、解热祛湿等作用,是夏季大暑时节的极佳养生品。比如:苦瓜、苦荞麦、苦菜、莲子等,所以,大暑时节可以吃些苦味食物预防中暑。
5、饮食以清淡为主,多进稀食
天气炎热影响着人的食欲,脾胃消化功能也变差了,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,多进稀食有利于夏季饮食补养。可以多喝点粥和汤之类的流质食物,这样既能生津止渴、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。
·推荐的夏季养生粥:荷叶粥、苦瓜菊花粥、莲子粥、杏仁粥、西瓜皮粥等。
要记住,喝这些粥时,要避免吃麻辣、油腻的东西。
大暑时节如果万一中暑了,就千万不要犯以下4个禁忌:
①不要大量饮水。中暑后不能立即大量饮水,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,进而影响消化功能,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,还会出现体内电解质失衡,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。
②不要大量吃冰镇食品和生冷瓜果。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冰镇西瓜或其他生冷瓜果来降暑,但中暑了大量吃冰西瓜这种这些寒性食物,会刺激肠胃黏膜,损伤脾胃,体内淤积寒气和湿气。严重者则会出现痉挛性腹痛、腹泻、呕吐、头晕、和全身冷颤等症状。
③不要纯进补和偏食。中暑以后身体虚弱,暑气未消。在饮食的调理方面,不能单纯进补。会使暑气不易消退或者复发。应该吃些较为清淡、容易消化的食物,不能偏食,水分、盐、热量、维生素、蛋白质等都要补充。
④不要吃大量油腻食物。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,否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,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,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,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,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
对于中暑后的饮食禁忌,你记住了吗?要过好大暑这个时节,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,多喝水外,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,多喝水,有中暑症状要及时的就医。中暑后,更要注意合理膳食、补充能量。在炎热夏季里,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愉快的度过~
端午马上来临,也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假日,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端午节也有它的专属节日食物——粽子。 粽子口感软糯,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道食物,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下粽子的种类和食用禁忌。 粽子的分类有哪些 粽子的分类有很多,按照口味可以
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,一群小孩,手里拿着五彩绳,分别向对方炫耀着,然后家长在家中忙绿着,煮鸭蛋、熬艾水、包粽子......虽然很简单,充斥的却是欢声笑语。 现在长大了,也许你已经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家庭,那么就趁这次节假日闲暇,在家包一回粽子,体验一回儿时的快乐。 粽子应该怎么包
夏季的天气炎热,大家还是应该要多喝点汤的,一些养生汤对于人体的调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,其中有一些汤品特别适合在夏天饮用,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的作用。 夏季养生汤有哪些? 第一,三花清暑汤。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的夏日养生汤,特别适合一些女性服用,解暑效果显著。
提起端午,小编就会想到很多习俗,有编五彩绳、包粽子、射五毒、沐兰汤、佩香囊等...... 今天主要跟大家谈的是端午中的一个习俗,就是佩戴香囊,其实小编一直都很好奇,为什么会有佩戴香囊的习俗,所以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。 端午为什么要挂香囊 端午时节,蛇虫鼠蚁较